一周校园_行业新闻_bob和博鱼平台-下载

新闻中心

一周校园

时间: 2023-11-25 18:12:28 来源:行业新闻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开展挂钩帮扶工作以来,把扶贫攻坚当作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充分的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精确瞄准贫穷的地方最薄弱的教育领域、产业领域、建档立卡群体,激发贫穷的地方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扶志、扶智、扶制相结合的高校精准扶贫新路子。

  一、扶志,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群众思想观念逐步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一是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找准思想上的“穷根”。该校挂钩点怒江州兰坪县石登乡谷川村,位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之中,被称为云南扶贫攻坚的“上甘岭”,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全村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辖1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605户, 2619人,主体民族为拉玛人、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等。其中处于深度贫困的凤山、迪仕、三家村、格日四个村目前仅有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联、未通电、未通网络信号,成为现代社会中的贫困“孤岛”。由于这里的贫穷延续了千年,群众“穷惯了”也“习惯了”,“穷不思变”,部分群众“等、要、靠”思想严重。脱贫攻坚,不能“牛不饮水强按头”。为此学校党委李泽华书记、张建雄校长5次带队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深入不通路的凤山、三家村、迪仕、格日、仁峨等村寨,全覆盖走访,与贫困户一起在火塘边烧土豆、脸盆里吃杂锅菜、住木楞房甚至火塘边坐到天亮谈心交流,为贫困户找穷根、找办法、送志气、送信心。同时,全校80余中层干部各自深入所帮扶村农户家中照全家福,了解情况,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制订帮扶计划,村民积极主动性极大的提升,思想观念逐步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图6:送信心――扶贫工作队与村民火塘夜线:送温暖--中层干部进村入户照全家福

  二是组织百名村民进省城认亲戚,开眼界,换思想。2016年11月,学校在昆明举办了为期14天的兰坪县后备干部及石登乡村级基层干部培训班,首次实现把培训班覆盖到乡村最底层,首次把各村班子成员、小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110人请到了省城认亲戚、开眼界、换思想,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第一次来到了省城昆明。培训班采取参观考察+专家授课+讨论学习的形式,参观了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阳宗海现代农庄、蔬菜基地、林下种植业、嵩明县现代农业,学习武定县插甸经验,该校党委书记李泽华、校长张建雄亲自给村民代表开设讲坛,村民们与阳宗镇北斗村村长、昭通永丰镇三甲村书记、与马龙县委书记、农业大学专家教授面对面学习讨论,零距离交流互动,实现了开眼界转观念,提升了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

  二、扶智,精确瞄准贫穷的地方最薄弱的教育领域、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 推进石登乡的教育事业发展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石登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教育扶贫就是“扶智”、“ 扶心”“ 扶志”“扶人才”。学校充分的发挥自身在教育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大力推进石登乡的教育事业发展,为石登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推进智力脱贫。

  一是精准施策,找准重点,扶贫从 “扶教师”“扶学生”开始。经调研发现,石登乡教师队伍处于人员严重不足、总体素质偏低、勉强支撑教学的局面。学校计划两年内对石登乡340名中小学教师全覆盖轮训。2016年7月,由该校全额出资,组织了石登乡中小学首批120名教师到大理大学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参观等形式的体验式培训,帮助乡村教师拓宽眼界,了解最新的教育方法的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增强脱贫信心,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惠及更多乡村孩子,并搭建脱贫攻坚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副校长、支教老师以讲座、国旗下的讲话、课堂等为平台,让学生了解扶贫工作,让学生树立“贫穷不是宿命,知识改变命运”理念,在学生心中种下脱贫的种子,从而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达到改变自身,改变家庭,甚至改变家乡的作用。

  图13:李泽华书记在石登乡中小学教师开班仪式上讲线:张建雄校长给谷川村小学生授课

  二是设立奖教奖学金和教师发展基金,提供精神动力。调研中发现,当地乡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福利待遇差,缺乏社会认同及职业尊严。为推动石登乡教育事业发展,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校每年出资10万元,在石登乡中小学设立奖教金和奖学金,奖励优秀教职工和优秀学生,于每年教师节前后进行发放,并专门组织召开表彰大会,让全体师生参与,以达到激励先进、激发动力的目的,为师生注入工作和学习的精神动力,营造你追我赶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同时,学校还通过积极努力,利用自身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工作,为石登乡乡村教师争取到了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蓝使命”乡村教师发展基金10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资助石登乡的代课老师和特困教师等,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两年来,学校已累计为石登乡中小学师生发放了30万元的奖教奖学金和乡村教师发展基金。此外,学校每年还为石登乡提供20万元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乡政府统一调配,开展必要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派最优秀的教师参加支教,发挥引领示范效应。 调研中发现,到县城工作是许多人的终身职业目标,当地老师千方百计向兰坪县城调动,形成恶性循环,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后续师资无以为继,例如石登乡中学有1300多名学生,却只有40多名教职工(含后勤职工),师资严重不足,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问题突出。学校在自身师资力量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派遣了6名优秀教师到石登中学开展支教工作,他们中有的是国家级英语导游考官、副教授、有的是全省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有的是高学历的青年学者,有的是师范科班出身。支教过程中,他们不仅承担了语、数、外等主科,还开设了计算机、心理健康课程,同时对教师进行积极教学法培训,给深处大山的的拉玛人、普米族、傈僳族、彝族师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方法的理念、教学技能、高效课堂,对当地教育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课余时间,他们与其它教师零距离交朋友,深入田间地头、村村寨寨搞家访,积极融入中学师生群体和当地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当地民众的高度评价。甚至会出现该校扶贫队员、支教老师到石登乡赶集吃饭、买东西,群众推辞不收钱的“怪事”。

  图18:支教一年的最高奖赏(黄宥川,副教授,学校外事处副处长,国家级英语导游考官)

  四是实行招生优惠、学费减免及关爱活动,拓宽教育扶贫工作渠道。该校定点挂钩扶贫石登乡谷川村后,对石登乡报考该校的学生,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录取;对于水电开发库区移民的石登籍子女,凡报考该校并录取的,由国家补贴8000元,并对特别困难的学生优先给以困难补助;对于就读该校的兰坪石登籍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并且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为谷川村少年(留守)儿童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的组合式服务措施,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服务,陪伴留守儿童度过健康快乐的假期,六一儿童节,为谷川村小学300多名少年儿童及教师发放校服;冬季来临之际,开展“这个冬天不再冷”发放寒衣活动,促使儿童精神面貌发生改变,增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实现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互为补充。

  扶贫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扶制”是关键。单纯的给钱给物给项目并非长远之计,构建以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的脱贫长效机制才是成功关键。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为强化源头治贫、稳定脱贫和建立长效扶贫的机制,着力从根源上解决长远生计和持续发展,学校结合谷川村的实际,积极地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学校挂钩的石登乡谷川村委会位于澜沧江西岸的碧罗雪山东麓,山高谷深,垂直地带性特别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雨水较为充沛,很适合发展以绿色经济为主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针对这一实际,学校在2015年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16年资助谷川村委会注册成立了“兰坪众惠种植专业合作社”,设立了30万元的种养殖启动资金,并计划在今后三年累计投入不少于100万元的种养殖基金,推进谷川村的种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当前,在学校、石登乡政府和谷川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已基本构建起了以种植长毛谷、小红米、核桃、花椒、辣椒、苦荞、附子等种植业和养殖土猪、土鸡、蜜蜂、黑山羊、江鱼等养殖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

  二是开创乡村生态旅游扶贫新模式,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石登乡位于著名的碧罗雪山脚下,居住着拉玛人、普米族、傈僳族等多个云南特有民族,境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成片的高山草甸,风景优美与极度贫穷形成鲜明对比。为此,在多次实地调研考察之后,学校提出实施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扶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扶贫开发模式,誓将石登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6年12月由该校承担的旅游规划项目《碧罗雪山凤山——拉竹河高山生态旅游规划》通过省级专家参与的州级旅游评审,怒江电视台、怒江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按照规划谷川村将建成一个以高山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扶贫示范村。生态旅游扶贫开发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游客可以来爬山探险、我们为他们提供服务也会获得收入”,“ 发展生态旅游,大家会主动保护森林资源,生活环境会更好,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三是资助修建“致富路”,解决老百姓出行难和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学校挂包的谷川凤山村、三家村、迪仕村、格日村,共有71户,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手机信号,是该校扶贫“上甘岭”中的“至高点”, 谈起之前的情况,凤山村小组长刘学龙眼泪就流下来:“这里不通路,也没有交通公具,很多老人到去世时还没见过汽车”,“村民种的洋芋、附子,人背马驮到石登乡政府要1天时间,洋芋1斤2块钱、附子1斤1.8块钱,还不够成本”,“ 2014年,我老母亲干活时滑倒,被竹棍戳伤,8个村民连夜轮流抬担架往山外赶,最后还是死在了路上” ,“整个村都是木板房,一到下雨的夜晚,四处漏风漏水,睡不成觉,大家只能坐在火塘边烤火”,“ 没有发展的路子,村民想脱贫,办法不有了”!为帮助解决不通路的发展瓶颈问题,学校党委书记李泽华、校长张建雄多次率领扶贫队徒步穿越原始森林到达凤山,与村民探讨路要怎么修?钱从哪里来?如何保护原始森林?等问题,鼓励村民破除等靠要思想,以实际行动参与扶贫,学校提供最大帮助,村民们的思想观念、脱贫决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他们主动萌发了出工出力修路、脱贫致富的想法。2016年8月,由学校出资10万元,全村老孺出工出力开始了原始森中修路的“壮举”,短短2个月,一条长达8公里的人马(摩托车)驿道顺利完工,工程完工的当天村里就传来摩托轰鸣声,村民把早就订购好的12辆摩托车开回了家。剩下的迪仕、三家村、格日等村的人马驿道也已在筹建过程中,将于今年雨季来临之前全部建设完成和投入使用。

  四是稳步推进乡村淘宝网建设,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方式。为推进谷川村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学校全额资助谷川村委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并由学校信息中心负责组建谷川村委会的乡村淘宝网。下一步,学校将对部分村民进行网络技术培养和训练,让其掌握互联网和乡村淘宝网的应用、管理和维护技术,从而利用互联网为老百姓购买农资、销售农产品等,以此解决城乡之间长期以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五是协助谷川完小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教育脱贫工作基础。学校先后出资11万元,帮助谷川小学完成了征地、操场硬化,建立了围墙、垃圾池、水池和营养餐厨房等基础设施,并为他们购买了干净卫生的厨具,极大地改善了凤川教学点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截止目前,学校已累计为谷川完小提供了11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

  下一步,学校将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贯彻党中央扶贫工作精神,继续深入实施并优化“扶志、扶智、扶制”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举措,攻克扶贫工作难点,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会上,董钧祥副院长首先传达了4月28日全省校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通报了今年以来,我省连续发生的多起学生安全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亡,教训惨痛。为此,董钧祥副院长就文件要求做出了今年学校安全相关部署:1、成立学校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2、分门别类对老师、学生安全教育;3、进行全校性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4、要求各学院开展安全主题班会;5、关切校园学生网贷情况。

  5月3日早10点,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副书记孙刚、招生就业部部长汪斌一行2人本科教育学院进行调研。党委副书记王国彦、副校长董钧祥以及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处长、本科教育学院相关老师参加了调研会。会议由本科教育学院院长张延星主持。

  会上,王国彦副书记从师资队伍、校园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对我校的基本情况。王国彦副书记说,我校是一所历史悠远长久的专科院校,专科办学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对于第一次合作办学开设本科专业,有很多地方经验不足,正在探索前进,但是全院师生一定会全力以赴,逐渐完备双方的合作,切实把本科专业办出成绩,办出特色。

  张延星就本科教育学院15级的学生就业情况做了简短的汇报,表示学校和学院都很看重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制定了部门和二级学院齐抓共管的方案措施,明确责任制,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情况跟踪都有专门的老师在负责,并且在此基础上也积极组织了16级学生到新迎校区观摩了招聘会,开设了相关的专场就业招聘会讲座,提前对学生进行就业引导,转变学生就业思想。根据我校的导师制特色,凡是担任本科教育学院导师都要介入到自己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中,做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专门对接就业指导的教师。

  孙刚书记指出,对于就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信息资源,主动出击,到企业去,请企业进校园。今年15级一共有181名毕业生,希望双方一同努力,力争百分百的就业率。

  会议由创新创业处处长、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茹华所主持,他首先对会议召开的背景及会议内容作了简要说明。接着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星星介绍当前在线课程进展及需要注意的几点,教务处副处长任友理解释了在线课程学分转换并对相关教学工作进行安排。随后,参会人员现场交流,对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学习名额、班主任日常评分等问题展开了研讨。最后,副校长董钧祥对在线课程的总体工作进行部署。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建议》(〔2015〕36号)和《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7〕4号)精神,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主创新、社会实践的热情,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同时为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比赛选拨我校优秀参赛队。学校于5月3日在观山楼507召开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组委会会议,会议由创新创业处牵头组织。党委副书记王国彦同志、副校长董钧祥同志,以及党委思想政治工作部(校团委)、教务处·招生考试办公室、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学生与安全工作处、图书馆·信息中心、财务资产处、人力资源处、绩效考核办公室、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董钧祥同志主持。

  会上,董钧祥同志对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及本次会议的背景和目的作了介绍。强调由教育部主办的各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受到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慢慢的变成了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成立了“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组委会”,目的是把校赛组织好,为省赛和国赛做足准备。

  随后,由创新创业处处长茹华所同志解读赛事要求。茹华所同志再次强调了大赛的高规格背景,要求在学校成立“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组委会”的基础上,各二级学院也要成立相关的赛事组委会,确保参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介绍了学校层面参赛项目的要求、分类、流程、奖励措施及需要注意的几点等;同时强调,此项工在未来将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推进。

  最后,董钧祥教授代表学校做动员讲话。要求各部门各学院在学习、宣传等方面需格外的重视本次赛事,把“以赛促教”作为教学改革项目来启动;各部门各学院需按照比赛要求,公平公正地组织好本次比赛。

  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与认知学校毕业生培养质量,深入理解《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2016 年度社会需求与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综合报告》中的指标和数据,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学校于5月4日下午在观山楼507会议室举行了2016 年度社会需求与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综合报告解读会。就业与校企合作处特邀锦程职业发展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景岫到校对报告做全面解读。

  为了掌握毕业生就业和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客观情况,我校从2015年起,与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质量跟踪调研。在报告解读中,张院长从2016届全国毕业生的总体情况、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毕业生对我校评价情况三方面,重点围绕就业率、薪酬、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满意度、工作稳定性、就业地区、行业、职业、单位、就业过程、升学和自主创业情况、对教育教学评价、对学生工作与后勤服务评价以及对母校满意度和推荐度等方面数据,将学校与全国数据、省内数据做了横向比较,并对学校2016届与201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做了纵向对比分析。通过数据解读,张院长对学校的就业工作和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给以肯定,并针对学校总体及各专业反映出的趋势与差距,指出学校目前面临的主体问题,剖析问题有几率存在的原因,提供了解决建议。

  最后,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齐武福进行了总结发言。齐处长指出我们应该做到客观看数据、准确研判数据,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逐步解决数据背后的问题。学校即将开展《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的修(制)订工作,从设置“企业学分”、推行“最低学分”、增设“课外德育学分”、“综合素养学分”、“创新创业学分”、规范实践教学和强化公共基础课五大方面,对已有的49个专业的人才教育培训方案进行修(制)订,把教育教学改革融入到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中,促进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

  随着我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为了让新入职的辅导员能更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2017年5月5日上午10:00分,我校在崇实楼305录播教室召开了辅导员沙龙之新老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党委思想政治工作部统一组织,会议以分组交流的形式开展。会议邀请了徐娇老师、韩超老师、周一洁老师、魏贵东老师、保少兵老师和陆祥老师作为分组交流代表。

  交流会首先由各组交流代表对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经验、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认识和经验方法、技巧,以及参加学习培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了分享。随后,各位新到岗辅导员们积极踊跃发言,畅谈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的工作体会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党委思想政治工作部队伍建设办公室主任陆祥老师对各位辅导员的辛勤工作充分肯定并向辅导员们提出几点工作要求,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增强责任心,保持工作激情;三是要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引导;四是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五是不断的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注重开展辅导员的职业规划。

  5月4日晚,以“唱响青春、班歌风采”为主题机电工程学院16级班歌风采大赛在红山讲堂举行。党委副书记王国彦老师、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秦忠老师、学生与安全工作处处长李翠珍老师、大学生艺术团艺术总监魏涛老师、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颖老师和相关教师作为嘉宾出席比赛。除此以外还有各二级学院学生会代表和机电工程学院16级参赛班级。

  历时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各班同学以饱满的热情、嘹亮的歌喉,热情讴歌,唱出了心中的梦想,唱出了班级的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抒发了作为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激动和喜悦。率先上场的是机电1班,带来歌曲《机电串烧》,当音乐缓缓响起,他们激情的合唱,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空气,台下观众的掌声、欢呼声、尖叫声响彻小礼堂。紧接着《平凡之路》、《精忠报国》、《明天会更好》、《我的中国心》、《光阴的故事》、《水手》、《我的未来不是梦》、《蜗牛》等一首首昂扬向上的经典歌曲或高亢激昂,或婉转悠扬;观众席里的啦啦队,时而挥动着手,时而高喊号子,为自己的代表队加油助威。比赛现场群情激昂,成为一片歌的海洋。最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电气2班带来的《蜗牛》,他们的合唱富有层次、饱含激情。寓意着班级要像蜗牛一样,一步步的向前走,慢慢的努力,不断奋斗、拼搏。

  经过激烈角逐,此次比赛获奖班级分别是:一等奖是16级电气二班,二等奖是16级数控班,三等奖是16级电气三班。

  五四青年节,我校团委和广大青年也收到了一份节日大礼——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国土建设工程学院团总喜获2016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荣誉称号。

  为表彰先进,更好地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团干部和基层团组织奋发有为、再创佳绩,在中国共青团建团95周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表彰2016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和2017 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决定》,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国土建设工程学院团总支从广大基层团组织中脱颖而出,喜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荣誉称号。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是团中央授予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以表彰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 扎实推进共青团工作改革、取得优异成绩的基层团组织。

  团中央授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国土建设工程学院团总支“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光荣称号,这份荣誉将激励我们再接再厉,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