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绽放“彩云之路”——中铁武汉电气化局 姚振宁_行业新闻_bob和博鱼平台-下载

新闻中心

劳模精神绽放“彩云之路”——中铁武汉电气化局 姚振宁

时间: 2024-01-06 04:06:17 来源:行业新闻

  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2016年中老铁路开工,2020年站后工程全面启动,“开路先锋”们为了这条承载着中老两国人民希望和梦想的铁路全力以赴艰苦奋战。

  在数以万计的中老铁路建设者中,有一位“明星工人”。他就是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运营管理公司玉磨项目部二分部接触网作业队队长姚振宁。

  20年的职业生涯,姚振宁在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大路上默默坚守,从一名学徒工慢慢成长为一线电气化施工中坚力量,从一名平凡的铁路工人成为一名楷模。

  姚振宁主管的玉磨项目部二分部综合作业四队主要负责磨黑至普洱站(不含)的接触网、电力变电施工,这一段总长62.1公里,隧道占比79%,地形条件复杂,而且每年的4至9月份是云南的雨季,这些都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但这支“党员突击队”丝毫没有畏惧,将困难逐一击破。

  现在中老铁路已确定进入了全面验收阶段,姚振宁所在的作业队施工进度和质量在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负责的管段内名列前茅,验收一次性通过。美好结果的来之不易,其中的艰辛只有姚振宁和他的工友们最清楚。

  在施工中,姚振宁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大金山隧道的施工。大金山隧道全长10.66公里,是玉磨铁路全线座万米长隧之一,也是全线重点高风险隧道之一。清晨,姚振宁和工友们就来到大金山隧道入口准备开始施工,一般的情况下,走完整条大金山隧道要两个多小时,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就自带干粮,在隧道内一干就是一整天。

  隧道内空气流通相对较慢,加上云南闷热潮湿的天气,施工条件非常艰苦,他们要在机器轰鸣、弥满尘土的隧道中进行底座打灌、吊柱安装。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在干活的时候有工程运输车经过,这些运输车为内燃机车,行驶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黑烟,伸手不见五指,隧道内狭窄没办法躲避,只能依靠防尘口罩。

  艰难险阻面前,姚振宁并没有抱怨,白天则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工班一同穿行在隧道中进行底座打灌、吊柱安装,苦活累活自己主动抢在前面干;晚上又召集工班,核对当天工作完成情况,梳理准备第二天施工所需要的工器具和作业人员防护用品。

  在磨黑站施工时,恰逢宁洱持续降雨,这是姚振宁在中老铁路中负责的为数不多的室外接触网施工。穿着雨衣爬着湿滑的接触网杆可并非易事,云南雨季长,如果等天晴会严重耽误工期,为了按期完成节点,姚振宁结合现场实际调配资源,带领党员突击队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雨中展现中国速度,并对工艺标准严格把关,仅用10天就完成了这段两公里长的接触网施工任务。

  姚振宁说,“再苦再累都不怕,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把中老铁路建设成为标杆工程!”

  在他的号召和团结下,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电气化建设的旗帜下攻克一个个难关,用钢铁般的意志完成一项又一项艰巨任务,在中老铁路的建设中展现了中国速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021年初,“姚振宁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玉磨项目部成立,姚振宁准备带出一支技艺超群、时刻创新的工匠队伍。

  “我们干的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要把普通的事情干好却要一直地思考。”他说,“我也是在施工中一点一点摸索的,但哪怕我们因为这些小小的创造一天节约了10分钟,那一个作业队、一个项目部、整个中老铁路又节约了多少时间,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呢?”

  “要干就要干好。”丰富的现场经验,姚振宁认识到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性。电动扳手是姚振宁固定内流角想出的新方法,以前只有拧螺丝的时候才能够采用电动扳手,紧固内流角则需要人工手动,7分钟才能固定一个,速度很慢,那有无另外的的办法呢?姚振宁动起了脑筋。

  通过姚振宁的反复琢磨、设计改进,使得电动扳手能够很好的满足紧固内流角的需要,经过改进的电动扳手,7分钟能紧固10个内流角,效率相较原来提高了10倍。

  同样能节省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的还有装吊柱的自制模具挂钩,通常情况下,安装接触网吊柱使用的是升降机,但在玉磨项目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升降机存在升降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慢,转运时还要费时费力清理道路等问题,并且在隧道内线路上经常受条件限制,升降机无法到达安装位置。

  于是姚振宁与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一起研究,自制模具挂钩,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为后期管段内放线、开通、调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争取了时间,作业队施工进度一路领跑全线。

  中老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示范路”。姚振宁在施工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针对隧道打灌施工灰尘多的问题集思广益。隧道打灌时产生的灰尘很大,经常导致实施工程人员眼睛都睁不开,若吸入肺部,还可能会导致尘肺,给作业人员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姚振宁仔细研究,给冲击钻装上了胶套,这种施工方法让灰尘全部落在胶套内,避免了灰尘的扩散,绿色环保,降低了铁路施工对旁边的环境造成的影响,保证在施工完成之后,不仅将金山银山带到云南,也将青山绿水保留在云南。

  姚振宁始终秉持着匠心,第一时间摸索出的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和有利经验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从姚振宁一个人,到作业队一群人,他们在高空接触线上来回“飞跃”操作,像一群空中舞者,给中老铁路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中老铁路,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姚振宁组织项目部开展创新活动,在施工生产的基础上,他手绘完成了多功能架线车、自动化安装梯车等多个手稿,并参与元江特大桥防风工装研发、无人机架设附加线理论验证等多项工作。

  在工作中,姚振宁从始至终保持着刚参加工作时的那份初心与热爱,不断攻坚克难,精益求精。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老铁路将把我们的技术带向国外,而这些一线工人们也在为中老铁路安全、优质、快速建成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攀西高原到彩云之南,虽然在全国各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可姚振宁已经3年多没有回家了。家人曾经对姚振宁的工作非常不理解,明明在家门口就有收入不菲且体面的工作,为何需要背井离乡,到偏远的山区去修铁路。

  干一行,爱一行。姚振宁从参加工作就对接触网情有独钟,多年的努力和实干使得他曾经在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第一届接触网技能大赛中斩获第一名,他自己总结出的“挂踏”上杆法8秒钟就能攀爬上13米高的接触网支柱,被工友们称呼为“蜘蛛侠”。他参与施工和管理的任务均能严格对标各项技术标准,保质、保量提前完成。四十不惑的姚振宁人生已经有一半的时间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电气化铁路建设,他在施工生产一线这个最平凡的岗位中,实现着自己人生的意义。

  姚振宁的队伍里有不少人参加上班时间并不长,还有一些劳务工业务水平和素质也不高,在中老铁路艰苦的施工条件下,一些人也不免打起了“退堂鼓”,姚振宁就用自己的经历鼓舞、影响他们。姚振宁最初也只是单位的一名劳务工,经过不懈努力奋斗,成为企业的正式职工,自己也是从平凡岗位上走出来的劳动模范,现在依然在跟大家干着一样的事情。姚振宁跟工友们说,工作固然很辛苦,但我们的国家也为我们这样的劳动者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有劳动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一年来,姚振宁整个团队没有一个人辞职,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在建设过程中,姚振宁和工友们感受最深的不是辛苦,而是“自豪”。中老铁路是一条被寄予厚望的铁路,是“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将为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云南当地的居民经常询问他们,火车到底何时能通啊,他们从询问中感受到了沿线人民对通火车殷切的期盼。“我们现在修建中老铁路,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要用一颗匠心为中老人民铺设好这条友谊路、幸福路、致富路。”

  离家千里,姚振宁的一双儿女是他心底最柔软的牵挂,小女儿出生后不久就因为工作原因奔赴施工现场,因为抢工期几年都难得回家一次,当他难得有时间回家看望三岁的女儿时,三岁的女儿竟然喊他叔叔,每每想起这段经历,他都会忍不住的心酸。从此以后他坚持每天晚上只要有空,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或者视频问候,十五年来从未间断。孩子们也都很争气,成绩都在班级名列前茅。女儿明年就要高考了,姚振宁想等着女儿高考毕业,中老铁路通车,有时间一定带着孩子来自己曾经建设过的铁路看看,感受爸爸的匠心之作。

  “合心合作、创新创造”,姚振宁用他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中铁武汉电气化局企业文化的含义。“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他不断钻研、夯实基础,在实施工程技术上不断突破;他立足岗位,不停地改进革新,改进施工流程,创造新工法,提升工作效率;他勇挑重担,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急难险重任务;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以优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兰武项目、京沪改造、广深四线、大包线、中老铁路、贵阳枢纽改造、米攀铁路、皖赣铁路、京沪高铁、成绵乐客运专线……姚振宁和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建设者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为一体,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让劳模精神绽放在“彩云之路”,绽放在祖国的电气化铁路上。(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