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1-14 19:16:16 来源:塑料提手
近日,陈道明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犀利言论,这次他创造了一个新词“塑料演员”,指的就是这次娱乐圈大整顿的主要对象,流量明星。
陈道明的这一犀利言论,引起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网民日报还转发评论了这一观点,表示支持陈道明的观点,并且说道“甘当塑料演员迟早凉凉。”
确实,流量当道的大环境下,不少流量偶像空降男女主角,然而这些偶像不少都是0表演经验,完全就是因为自带流量才得到了资本的青睐。然而带来的后果也能预料的,影视作品的整体品质下降,优秀演员的演出机会大减,影视作品成了流量偶像进一步收割粉丝利润的工具。
不过对于陈道明的观点,还是有部分网友,特别是某些流量偶像的粉丝的反对,他们反对的问题大多有以下两点。
这个还是得先客观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是流量?其实流量一直都在,它只是“大数据化”的结果。在以往,一个明星有多红,没有指标,只是纯感觉,然而在今天,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一个明星到底有多红,可以相对准确地通过数据反映出来。
以陈道明先生为例,从他出演《康熙王朝》大红以后,其实他身上一直都带有流量,只是那时候还不能通过数据反映。即使在今天,大家说起陈道明,那就是好戏之人,老戏骨中的老戏骨,这种认知本身也是一种流量,如果陈道明出演新的影视作品,即使不宣传,也会有部分观众因为他的口碑去观看,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流量经济。
再往开阔点说,流量其实广泛存在于我们的世界里,它只是一个数字。比如著名企业家董明珠,有铁娘子之称,这个称呼背后,就是一种流量,所以她可以上综艺做嘉宾,观众都买账。
身上绝对不存在流量的演员,从理论来说一个都没有,只要你有一个忠实观众,你都有流量,只是数字大小的区别。
当然提出这个观点,并不是想否定陈道明先生的观点,只是觉得一刀切的定义,确实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所谓假流量,就是大家常说的资本造星,流量偶像有一项很重要的日常支出“数据维护”,是通过雇佣数据工人或者发动粉丝为某个偶像人为制造数据,比如点击量、评论量、转发量等等都是可以人为干涉的。当然还能够最终靠雇佣水军,人为干涉舆论导向。
但是事物都是两面的,真流量当然也存在。比如张小斐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在《你好李焕英》里的出色表现,红了,这样一个时间段她不只是演员,也是流量,但是这些流量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人为制造的。
这也是针对陈道明的看法的主要质疑点,不能因为演员年轻,流量高,你就给他定义成流量偶像。也不能因为一个演员是老面孔,就认为他的表演一定是优秀的,而忽视了他本身有几率存在的问题。
艺德问题和年龄并没关系,这次连续翻车的艺人确实比较年轻,然而之前的呢?范冰冰、羽泉、吴秀波等等,哪个不是经验比较丰富的资深艺人,哪个不是代表作一箩筐,结果还是翻车了。
比如易烊千玺,那是绝对的顶流存在,在他出道的过程中,背后的企业其实也用了“造星”的手法打造他们的组合TFboys。但是如今的易烊千玺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在电影《少年的你》里有非常卓越的表现,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和百花奖最佳新人。
其实陈道明先生观点并没什么问题,只是毕竟是在座谈会上的短暂发言,难免容易让人片面理解。而网民日报针对这一观点,阐述的是比较贴切的。
然后才说道,塑料人员是指“一些演员”,而不是指所有的流量。指的不是那些勤勤恳恳学习表演的年轻人,而是那些自恃流量加身,台词不愿意背,戏也不好好演的演员。这样的演员大多数都是资本造出来的假流量。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专门就陈道明先生的观点去挑漏洞,主要意思其实大家都懂,他也没有针对所有流量偶像的意思。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里一起聊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