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不骛虚声 扎实成长——王树田谈中国纺机改革开放40年_bob和博鱼平台_bob和博鱼平台-下载
【关注】不骛虚声 扎实成长——王树田谈中国纺机改革开放40年

时间: 2024-08-05 23:35:21 来源:bob和博鱼平台

产品介绍

  中国纺织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从1978年的473亿元发展到2017年超过68935亿元,历经40载,用自己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纺织业的力量。与此同时,在伴随纺织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纺织机械行业自身也实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十亿发展到了2017年的近1150亿元,为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有力保障。

  “翻天覆地”、“成就显著”,这是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在谈及改革开放40年来纺机行业、纺织行业乃至中国的变化时,给予的评价与肯定。在他看来,回望来路,每个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都会有各自的体会与感悟。

  很多人在回顾改革开放之初时,都会想起当年衣、食、住、行的“紧张”状态,“饿了就吃”原本天经地义,可在那个靠“票”吃饭、穿衣的时代却变得可望而不可及。计划经济体制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限制了众多产业的发展,中国纺机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起步的。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参照亚洲四小龙的模式,从资金投入少见效快的纺织业入手发展经济,全国大力度推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业当时的项目审批采用“两上两下”制度——每年各个省都会上报要投建的项目总量,经过国家统筹后批复再反馈回各省数量,各个省就此重新调整数量核算再上报,最后国家根据最终核定后的数据布置生产计划。对于纺机设备则主要通过招标进行落实、排产。

  1982年大学毕业便进入国家纺织工业部工作的王树田,在提及当年的行业发展环境时还说了一个有趣的经历:“当时有个设备厂拿到了摇架的订单,但是因为这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好,很多企业不敢用,所以始终没给他们排产。这家企业便一纸诉状告至总理。有关部门找到纺织工业部,还专程让纺织工业部主管领导陪同总理去这家企业了解情况,考察后总理告诫企业‘你们要找的是市场,而不是市长’。”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等、靠、要”的状态下,这句话无疑是在督促人们要加快思想转变。此后,这也成为了中国纺织机械行业推进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改革带来的思想解放让中国纺机业对产品技术和市场有了全新的视角,而如何建立起中国纺机业自己的优势,行业经历了多年的探索。

  改革开放之初刚刚起步的中国纺织机械行业面临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大量的技术壁垒亟待攻克。最初,行业通过进口来满足纺织业的生产要,当时行业采取了统一谈判、分头签约的模式,以便让企业获得更好的议价能力。然而,这样的购买方式并不能解决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随后行业在谈判中又引入了合资模式。中国纺织机械行业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国家层面上,从生产维尼纶成套设备到“四大化纤”项目,从纺织机械列入国家“十二条龙”项目,将剑杆织机和气流纺纱机作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专项,再到设立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的“两机专项”,再至后来的“印染工艺设备一条龙发展”专项与复合纤维编织专项等等,国家从政策、资金和外汇等多方面给予了纺织机械行业大力支持。

  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路径下,中国纺织机械行业依托自身的努力以及国家的支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了“从无到有”,开始蓄积中国纺织机械行业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这一过程,虽历经坎坷,但始终满怀激情。

  2001年中国加入WTO,自此让中国拥有了与世界对话的通道。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也在这一背景下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迎来了自身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新阶段。从产业体系的调整布局,到自主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再到纺机企业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等,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纺机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十家已发展到了如今规上企业超过600家,产品涉及3000多种主机以及成千上万种专用基础件,覆盖了纺织全产业链,在全世界内确立了自己的产业特色和优势,支撑起了中国纺织业80%左右的市场需求,产品出口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近35亿美元,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量巨大。

  2001年对行业乃至中国而言都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后,人们的思想活跃起来,生产力迅速增加。中国纺织机械行业作为市场化最早的行业之一,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一点一滴积累起自己的发展能量,更加扎实、落地。

  从产业构成情况去看,在中国纺机业不断探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体制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单一国有制,转变为国有、民营、合资企业并存的格局。加入WTO后应需而生的三资企业,为中国纺机业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重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增加,则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并成为如今推动行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在技术创新方面,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发展成绩非常显著。2012年以来,纺机行业被授权的发明专利达1000多项。在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方面,纺机行业被授奖的项目达300余项,历年获奖项目均在总获奖项目中占有极大份额。此外,在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方面,中国纺机业自2008年以来已有23个项目获奖。在这些专利和奖项背后,是中国纺机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升,它赋予了中国纺机业强有力的发展动能。

  纵观中国纺机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很多项目是源于产、学、研、用的多方联合,凸显这些技术对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如化纤装备技术领域,粘胶短纤维的单线万吨,长丝连续纺丝工艺成套设备将长丝纺丝工艺时间由原来的70多个小时缩短到了现在的几分钟。棉纺装备技术的发展则使万锭用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690人减少到了现在的30人。印染装备技术进步让面料彻底告别了黑白灰蓝的单一色调时代,让面料更富色彩表现力,低浴比染色等装备技术的出现让印染更加节能环保。当前全世界非常关注的智能制造方面,中国纺织行业所取得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在中国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六大智能化生产线目前也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近20年中,中国纺机业发展可谓翻天覆地,自主技术赶超国际先进,国际化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凸显,公司运营理念逐步成熟,实力倍增,充满能量的中国纺机业在国际舞台大展风采。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其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服务纺机行业和公司发展为己任,从推动行业基础技术探讨研究,到带动企业依托创新谋发展,以及带领行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在推动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纺机协会成立于1990年,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放权、协会作为协调行业事务的机构而设立的。“协会的职能已完全不同于政府,是服务行业的角色。行业企业面对的事情就是协会要去做的。”王树田表示。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协会20多年来一直围绕怎么样才能做好行业服务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布局。从行业资源梳理到制订行业规划、标准,从国内外市场调研到推动结构调整,从引导行业内外信息交流到促进行业技术企业素质提升,以及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协会作用。

  围绕技术创新,协会积极传导创新理念,企业积极践行,每年行业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通过鉴定。特别是近几年,行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大幅度的提高,研发出很多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创造出众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自2012年以来,中国纺机协会积极推动“研发中心”建设,目前已有52家企业入选,协会通过高标准推动企业创新投入,这一些企业已成为相关装备技术领域的优秀代表。此外,伴随着中国纺机业的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从2002年开始,协会便依托纺机展向行业传导知识产权保护概念,带领企业树立正确创新意识,让更多企业明白了“创新无捷径”的理念。

  在市场拓展方面,协会积极引导行业企业走国际化发展之路。不仅搭建了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这一重要行业平台,让中国企业与全球同业者、下游用户进行对话,也在跟随中国纺织产业的转移以及世界新兴纺织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积极布局。从印尼到印度,从越南到孟加拉等等,中国纺机协会积极与国外纺织机械制造商协会等组织建立联系,开展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带领中国纺机企业不断拓宽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对接方面,协会通过与下业协会进行协作,引导纺机企业捕捉市场需求,将优秀的纺机装备推荐给下游实现产需无缝对接。

  针对市场变化,协会围绕行业发展需要设立了五大产业部,针对纺纱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印染机械、化纤与非织造布机械为行业提供更系统、专业的服务;并先后成立了纺纱机械分会、织造机械分会、针织机械分会、印染机械分会、化纤机械分会、非织造布机械分会、圆纬机行业分会、镍网分会、仪器分会及纸管分会等,借助这一些平台加大国内外同业者的交流,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此外,中国纺机协会也在推动行业的基础性技术探讨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扩大行业跨界交流合作,融入更多跨界技术为行业发展服务,让中国纺机企业有了更好的途径和更开阔的视角布局发展。

  正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尚未结束一样,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创新也同样需要持续推动。改革开放是一个慢慢地发展的过程,中国纺织机械行业虽然在过去40年中取得了值得国人骄傲的成绩,但变成全球纺机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克服了众多产业内以及产业外的困难,收获了今天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地位,行业发展已无“卡脖子”的技术,未来发展之路又当锁定何方?王树田表示,部分高端装备领域相较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不小距离;在量大面广的装备技术方面,企业应关注产业转移方向,积极布局。

  近年来,为满足纺织业在缩短流程、提升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业界不断探索着新的工艺技术,涡流纺便是其中之一。因设备具备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很多企业都希望有所突破,但该产品技术的主要专利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别的企业很难突破这些专利。此外,在织造企业迫切地需要提升效率的穿筘环节,史陶比尔的自动穿筘机已丝毫没有悬念地成为了纺织企业的首选,即便是动辄数百万的价格,但因基本上没有替代品而独占市场。此外,还包括一些专件,比如织针,虽是一个小小的器材,对格罗茨在这一产品技术上的优势国内企业尚不能匹敌。诸如此类,在高端纺机装备技术领域,中国纺机业仍有短板,尚需努力。

  “从中国大环境来看,高端消费品比例在增加。比如鲁泰,之前做的高端面料都是供给国际大牌企业的,现在则很多销售给中国企业。很显然,源于中国人消费能力的持续增长,中国在高端消费品上的消费比重在迅速增加。从鲁泰的加工装备来看,企业采用的是进口的40台史陶比尔自动穿筘机,在这样的产品上,国产设备未能把握住机会。此外,还包括高档无梭织机,这些高端客户也并没有采用国产设备。”王树田表示,中国纺机企业应看到这样的现实状况,要在细分市场和高端领域寻找自我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除了高端商品市场,面向普通企业的“走量”设备,也同样存在市场机会。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持续增长,低端产业必将持续加大向外转移的力度和速度,由此,慢慢的变多中国纺机产品走出国门将不可避免。王树田建议中国企业要关注转移市场的需求变化,学会参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发挥出中国纺机产品技术的优势。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快速成长与良性发展,国产纺织机械装备令世界瞩目。而今,行业发展步入了新的路口,转型已成必然,我国纺织机械企业又当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当然,40年的历练已经让中国纺织机械行业摸索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务实!创新!